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低迷四年后的涤纶长丝,“好日子”来了吗?!

发布时间:2016-03-29    来源:《东方纺织》周刊    点击次数:113

      经过4年的沉寂,涤纶行业终于在今年重焕生机。据统计,自今年春节以来,涤纶长丝企业普遍对各系列产品进行提价,提价幅度在700-800元/吨左右,涨幅超过10%,其中部分紧俏品种提价幅度在1000-1200元/吨之间。


      在业界人士看来,较近期原油价格的上涨幅度而言,聚酯涤纶长丝价格的上涨,更多反映的是行业在经历了长时间调整、洗牌及落后产能的退出之后,已经大概率见底,并有望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。

成本趋稳保障盈利空间
 


     “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企业,公司的营业成本与国际原油价格的震荡较为密切,特别是在价格下跌中,大量的库存会因原料跌价遭到贬值。相反,原油价格趋稳和上涨,公司的库存就成了利润助推器。”桐昆股份方面表示。


      2014 年下半年以来,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剧烈波动,从100美元/桶以上的高位,跌至前期最低26美元/桶左右的水平。对于油价,后市不宜太悲观,一方面今年原油供求格局将会有所改善,另一方面20多美元/桶的油价已偏离了除中东以外的大部分石油公司的完全成本。


      与此同时,考虑到主要产油国随政治动荡风险的增加、减产意愿也在积累,原油价格进一步下行空间已不大,近期美油价格和布油价格的大幅度底部震荡之后的上涨,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原油价格30美元/桶的低价的不可持续性,油价在今年底大概率有望回到40-50 美元/桶的区间。


      不过,随油价的企稳回升,涤纶生产企业的盈利空间也将得到保障。特别是大型的涤纶长丝企业,他们的竞争优势将更为明显。

供需格局发生逆转
 


      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受国家4万亿投资的影响,2009年开始,聚酯产业迎来一轮高速增长,产能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,我国国内的聚酯供需也从供不应求发展到了供略大于求。截至2014 年末,我国共拥有聚酯纤维产能逾4400万吨/年,年产量3500万吨以上。


      在此期间,伴随着行业总产能的扩张,聚酯涤纶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,部分管理不善,工艺设备落后、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开始退出市场,特别是近两年,行业去产能开始加速,供给侧的改革先行一步。


      在新产能释放方面,行业的投资热情在2014年已有所消退,原定项目有些推迟、有些取消,预计2016年新增产能相对2015年将进一步减少,且主要来自上年延后的产能释放。在产能不再有大幅扩张的情况下,产能的供需格局将得到极大改善。

需求推动价格回升
 


      作为聚酯产业链的下游,纺织服装行业在近期的企稳和回升势头,也为涤纶纤维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。


      我国的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总额在经过6年高达20%左右的高速增长后,自2013年起进入了年均增长率约10%的“新常态”。尽管内需增长也在逐步放缓,但2015 年超过1000 亿元的增量和13000 亿元的零售总量,再加上人民币贬值促进的出口逐步企稳,共同为上游化学纤维生产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。在各种化纤品类中,粘胶率先反弹,即将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。


      业内人士表示,可以预见,2016年,随着聚酯长丝供需结构的改善,伴随着油价的见底企稳和纺织服装的总量增长,涤纶长丝有望在底部沉寂了四年之后,步入一轮较长时期的景气周期。

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街道港兴路52号维多利亚广场B楼31层 辽ICP备19009813号-1

辽公网安备 21020202000373号